吴世昌主页生活事记   照片分享   微博   黑客游戏
  这是一个富有历史的名字——吴世昌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叫做吴世昌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年代里谱写着各自的人生故事……信息技术、娱乐圈、品牌营销、农业科学、社会服务、学术研究、革命战争、古代医术等领域都有吴世昌的身影。
  巧合的是,红学家吴世昌有一个哥哥叫做吴其昌,而IT人士吴世昌有一个弟弟也叫做吴其昌。
  更巧的是,红学家吴世昌于1986年去世,而IT人士吴世昌正好1986年出生。不敢迷信的说这是一种轮回,但无疑这是一个天作。
  
查看与吴世昌相关的最新资讯
品牌研究人吴世昌   1976年8月出生,福建省福州人,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专家,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专注于品牌力建设、渠道精细化管理和团队建设等领域。
  吴世昌是中国营销传播网、全球品牌网、博锐管理在线、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网站特约专家。现为福建某快速消费品企业集团营销负责人,多家企业集团品牌顾问。
  首创品牌管理的五个维度、“品牌力的天龙八部”——品牌力综合检核系统等品牌营销理论。
  在《商界》、《销售与市场》、《成功营销》、《中国文化报》等媒体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品牌、管理论文。
教师吴世昌   197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重庆谢家湾小学骨干数学教师,区德育先进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
  《浅谈家访的三种意识》发表于《今日教育》,《激发学生主体性之我见》收编在《课改实验成果集》。
  教书十余载,一直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于书香笔墨间,送走学生一批又一批。
  1964年9月出生,祖籍重庆,在福建石狮务工。
  2007年3月2日晚8时许,偷窃嫌疑人张长毛窜到石狮市浔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建筑工地上,盗窃员工财物。吴世昌等人发现后,奋力追赶。
  张长毛仓皇而逃,趁黑躲藏在工地楼房的水塔里。吴世昌搜寻至楼顶,张长毛见无路可逃,便从水塔里跳出来,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棍朝吴世昌打去。
  吴世昌毫不畏惧,与张长毛展开殊死搏斗。搏斗中,吴世昌血流满面,昏迷过去。这时,围上来的群众将张长毛制服了,但吴世昌却受了重伤。
  吴世昌的妹夫称,吴随后被送进ICU重症监护室。6月9日,吴世昌不治身亡。
  吴家人在痛失亲人的同时,也感到了欣慰——石狮市公安局对此案高度重视,认为吴世昌的行为符合《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第六条第二项规定,即:同正在侵犯国家、集体财产或他人人身、财产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应当确认为见义勇为。
  4月18日,当地警方书面将吴世昌的行为确认为见义勇为。随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吴世昌所受伤害视同工伤。
  既然视同工伤,就应享受工伤待遇。由于建筑公司拒绝买单,吴先楼老人和儿媳、孙女向石狮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石狮仲裁委认定,吴世昌虽然未与得兴建司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相关法律,该委于8月20日裁决:得兴建司支付丧葬费、工亡补助金7万余元,每月支付给吴先楼抚恤金390元至死亡,每月支付给死者13岁女儿抚恤金390元,直至18岁。
  建筑公司不服,状告吴世昌家人,要求撤销仲裁决定。随后再告公安,要求撤销吴世昌的英雄荣誉。理由是小偷当时是在工地的宿舍踩点,只是有预谋,而未采取盗窃行动。死者是在小偷实施犯罪前的追打中被打死,而且工地上也没有什么财产,钢管、扣件都是专人看管着的。所以,死者并不是为保护公司财产而死亡的,其行为并非见义勇为。
  1959年2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珠海市,汉族,文化程度初中,住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海澄田心村。因本案于2004年8月3日被羁押,同年8月11日被逮捕。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审理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吴世昌犯贩卖毒品罪一案,于2005年1月15日作出(2005)香刑初字第29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吴世昌不服,提出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判认定:2004年8月3日11时许,被告人吴世昌携带含有亚甲二氧基N甲基苯丙胺成份的摇头丸800粒(重214.25克),窜到我市前山东江菜馆1号房内,以每粒摇头丸30元人民币的价格贩卖给张启生时,被公安人员人赃俱获。
  上述事实,有证人张启生证实了其与吴世昌在2004年8月1日晚,在前山东江菜馆商定以每粒摇头丸30元人民币的价格交易800粒摇头丸,2004年8月3日上午11时许,与吴世昌在前山东江菜馆1号房内交易800粒摇头丸时被公安人员抓获;鉴定结论摇头丸800粒重214.25克,含有亚甲二氧基N甲基苯丙胺成份;还有查获的摇头丸等证据予以证实。
  原审法院认为,被告人吴世昌无视国家法律,贩卖毒品(含有亚甲二氧基N甲基苯丙胺成份的摇头丸214.25克),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且情节严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四款的规定,以被告人吴世昌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原审被告人吴世昌上诉称:原判认定上诉人犯罪属情节严重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上诉人所贩卖的摇头丸毒品含量很底,不能以和甲基苯丙胺相同重量的量刑相同。请求二审撤销原判,依法改判。
  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的事实所依据的证据,均经过当庭举证、质证。证据符合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足以证明本案事实。本院对一审查明的事实及证据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上诉人吴世昌为谋取非法利益,贩卖毒品给他人,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贩卖毒品罪。鉴于摇头丸毒品含量较低,原判未以其重量相同的甲基苯丙胺量刑,而以“其它少量毒品”的量刑情节予以量刑。虽然摇头丸毒品含量较少,但交易数量达800粒,数量较大,原判认定为“情节严重 ”并无不当。上诉人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原判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1939年11月出生,福建政和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专业。历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正处级调研员,研究员。上海市农业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兴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昆虫学会理事,《上海农业学报》编委。主要成果:长期在上海地区从事害虫研究,重点研究蔬菜害虫的抗药性和综合治理技术。承担国家“七五”至“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害虫抗药性治理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上海地区主要蔬菜害虫的抗药性及其对策”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杀灭菊酯的应用研究及推广”获上海市农牧业科技成果二等奖;“小菜蛾、甜菜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和综合防治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五种蔬莱生产的绿色技术”、“以生防为主的蔬菜病虫综合防治”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兴农三等奖等奖项。主编《新农药荟萃》(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农药使用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撰写《上海地区小莱蛾的抗药性及其治理》、《上海地区瓜蚜的抗药性和防治研究》(第19届国际昆虫学大会论文集)、《甜菜夜蛾的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植物保护学报》)、《斜纹夜蛾的抗药性及其防治》(《上海农业学报》)等数十篇论文。
模范党员吴世昌   1935年10月出生,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双菱社区党员。
  自从铁路退休后,吴世昌就总想着怎样才能继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找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新位置。于是,吴师傅向社区党委提出利用自己会推拿、拔火罐、刮痧的技术,义务为社区居民服务。社区党委非常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在老年活动室开设一个场地,挂牌成立了双菱社区“吴师傅爱心服务站”。每周二上午吴师傅都会早早地来到服务站准备好各类工具,热情地为每一位有需要的居民服务,就算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他也总是等服务完最后一位居民才肯休息。家住30幢的林师傅,因为腿脚不好不便走动,吴师傅就亲自上门为他服务。2010年社区成立了“爱友之家”癌症康复工作站,吴师傅志愿成为“爱友之家”的健康顾问,义务为病友们服务,把平常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健康心得、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每次活动他都随带血压计、火罐等工具为有需要的病友服务。
  吴师傅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位居民,在吴师傅先进事迹的影响和带动下,双菱社区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到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中。
原名孙星宝的吴世昌   原名孙星宝,1932年生于湖北省襄樊市定中街。少时家庭贫寒,因家大口阔,被送与市郊家境殷实人家吴氏福庭作养子。
  性格倔强,不堪忍受薄待,因而到樊城新民印刷厂做学徒,学艺数载得以自立。幸逢襄樊解放,继而投身革命,任襄阳县政府通信员,曾经历清匪反霸之生死考验。
  1956年,受襄阳地委派遣,带队支援山区到保康县工作。先后供职于县供销合作社、马桥区供销合作社。
  1974年后调入县交通系统,1992年在县公路段退休,享受副局级待遇。
  育有2子2女,俱已成家,孙辈亦有5人。但晚年不幸,2000年10月突患中风,得半身不遂并失语,虽经妻子和长女孙莉全家精心侍奉,仍因心衰于2002年1月21日辞世,享年70岁。骨灰已安葬于襄樊市襄阳羊祜山公墓。
  吴世昌一生刚毅正直,求真务实,工作勤勉,不计得失,克己奉公,甘于清寒,虽在“反右”和“文革’运动中受到迫害,但追求理想信念之坚定无怨无悔。其对家庭忠贞,对子女疼爱,然爱在心却口少表露。其身后未给子女留下物质财富,但气节和人品却作为精神财富对子女产生终身影响。
红军战士吴世昌   1919年生,10岁参加红军,1936年到达陕北时兵龄已满7年。吴世昌笑着说:“1930年前的红军不多,所以军长和政委都叫我‘老兵’。”
  吴世昌是红四方面军主力30军的红小鬼,他说的军长和政委指的是程世才和李先念。
  “1929年,父亲去世了,舅舅把妈妈卖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官,我被寄放在光山县城父亲的把兄弟家。”吴世昌回忆说。
  谁知,吴世昌被送过去的第二天,红军打下了光山县城。他被当成国民党军的家眷俘虏了。
  一个红军干部把两个银圆放在他的手上,无家可归的吴世昌却死活不走了。从那时起,他成了一名红小鬼。
  1935年6月,吴世昌随30军到懋功迎接中央红军。“李先念政委让我们洗澡,洗衣服,还要准备礼物送给中央红军。”
  吴世昌在身上摸了摸,除了一个破斗笠,什么都没有,便找了点羊毛线,把斗笠给修补好了。
  “看到中央红军后,大家好高兴啊,尽管互相不认识,但都抱在一起叫啊跳啊。有个很瘦的中央红军战士上来把我抱了起来,我就把修好的斗笠塞给了他。”吴世昌回忆说。
  1936年,吴世昌踏上了西征之路。
  “我们在河西走廊,被敌人的骑兵来回冲杀。”一提起西路军,吴世昌老泪纵横,“突围的时候,天降大雪,乌云满天。”
  敌人的骑兵又追了上来,部队建制完全被打乱。一个干部悲壮地高喊了一声:“党中央在陕北,同志们往东跑……”
  吴世昌哽咽地说:“我一辈子都记住了这句话。”
  包围30军的有西北军马禄的一个旅。红军东渡黄河时,曾放过马禄一条生路,再加上这个人认为红军能打仗,所以一般只抓不杀。搜山的敌军抓住了吴世昌。年龄小又机灵的他被马禄看中,选到身边当了勤务员。
  吴世昌说:“如果是被马标的暂编骑5师抓住,我就不可能活下来了。”
  当时国民政府拨给兵的军饷是每月8元,但马禄只发2元,吴世昌则一分钱也没有。
  “他常用军车拉着积攒的银圆去西安卖,车上贴着‘弹药’字样的封条。”吴世昌伸出手指比划着,“我跟着去了好几次,每次都住花园饭店的豪华套房。”
  1937年9月底,吴世昌跟着马禄又来到西安。一个百货商店的小伙计看他穿着西北军军装,讲着河南话,便悄悄地对他说:“你肯定是红军。”
  吴世昌大吃一惊,这才得知红军已变成“国军”了,而且在西安有办事处。
  吴世昌的血沸腾起来了,大半年来,他耳边一直回响着那句话:“党中央在延安,同志们往东跑……”
  一个星期后,吴世昌逃了出来。他先坐火车到了西安,然后又花5块银圆的高价包了一辆人力车,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八路军办事处。
  一进门,正好是一个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值班,他惊讶地大喊一声:“‘老兵’,你没死啊。”
  一声“老兵”,吴世昌泪如雨下……
吴其昌 红学家吴世昌   吴世昌的兄长叫吴其昌(1904-1944)。
  1908~1986,字子臧,浙江省海宁硖石人,著名汉学家、红学家。他8岁丧母,10岁丧父。12岁时,小学没念完就被送到中药店当学徒。艰难岁月的磨练使吴世昌从小就 有一股奋发向上的精神。1925年他进入嘉兴秀州中学当“自助生”,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学完全部中学课程并考上南开大学预科二年级,一年后又考入燕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吸收为哈佛燕京学社国学研究所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他还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词学家,一位学贯中西、精通文史的学问家。1947年,吴世昌应聘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并任牛津、剑桥大学两大学博士学位考试委员。1962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起,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时还亲自报导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吴世昌是一位赤诚的爱国者。“五卅”运动时,他在嘉兴秀州中学读书,曾发起学生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事变后,吴世昌第一个在燕京大学张贴“告全体同学书”,点燃了大学抗日活动的熊熊烈火,并被选为燕大第一届学生抗日会主席。抗战胜利后,他曾在《新华日报》发表诗文,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
  1962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他婉言谢绝了国外一些大学的聘请,毅然响应周总理号召,率全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吴世昌晚年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是政协第四、五届全国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世昌先生出身贫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自学成才。他曾回忆十来岁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旧书没有标点,一开头只见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怎么也看不懂。就跑去问比他大四岁的哥哥吴其昌,哥哥并不教他,反问:“六是什么?”答:“四五六的六。”“王呢?”“国王。”“毕是什么?”“毕是完了。”“六王毕呢?连起来讲。”答:“六个国王完了。”“这不对了,怎么会不懂呢?”哥哥鼓励他。这样一问一答,只有“兀”字实在不懂,哥哥说是“光秃秃”。他问:“四川的山为什么光秃秃?”“自己想想看。”“没有树了。”“树到哪里去了?”“砍了?”“砍下来干什么?”他看到下句有“阿房出”,便答:“造阿房宫了。”这一下全懂了。先生说:“他们的不教之教比任何教导都有效,使我以后养成了自问自答自己钻研的习惯。”先生学词也是如此。他不同于许多词学家,有明确的师承关系,而完全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他说:在初中时读词,曾经上当受骗,即上索隐派的当,某些注家的骗。他读的第一部词书是张惠言的《词选》,张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感士不遇也”,冯正中的《鹊踏枝》“忠爱缠绵,宛然《骚》《辨》之义”,又说“此词盖以排间异己者”,这些评注和内容怎么也连不起来,越看越糊涂,再也看不下去了。上大学后,读的是英文系,但因对诗词感兴趣,曾到国文系听顾随、闻宥先生讲课。他靠自己思考规规矩矩读完的第一部词集是《清真词》,自己找出韵脚,自己断句,再查典故,彻底弄清原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悟到:词本身是清楚的,是可以读懂的,常州派的评语是骗人的。由此得出一条经验:要读原料书,少读或不读选集和注本,要独立思考,才不至于上当受骗。
  吴世昌先生的词学理论,崇尚一个“真”字,填词要“讲真话”,研究词及词学要符合其本来的真实面貌。他的词学观择其要者,一为绝不相信索隐派的“微言大义”、“寄托说”;二为反对以豪放、婉约划线分派;三为就词中论词,即研究词本身的结构来理解它,并着力扫清清宁人词话中一些不可靠的材料。这些都是词学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也是首先要弄清的问题。1982年他应邀到日本讲学,做了《有关词学的若干问题》的讲演,轰动了日本汉学界,《朝日新闻》称:吴世昌创立新说,向传统词论观挑战!先生的诗词,向为专家推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早年的旧诗出入唐宋,率意信笔,不拘一家。词则取径二晏以入清真、稼轩,独不喜梦窗、玉田。”本书选载了他的一部分旧诗词创作。
  吴世昌一生为人存真、治学求实。他从不迷言权威,更不人云亦云。他主张独立思考。在原则问题上,他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勇于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气。“读书常不寐,嫉恶终难改”,这是他《七十自述》中的诗句,也是他诗书生涯的真切写照。
  清朝的医家,字半千,湖北江夏人,生平欠详。尝辑《奇方类编》二卷,现有刻本行世。
韩国吴世昌 韩国东豆川市市长吴世昌
上海市东海救助局党委副书记吴世昌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起草小组主要执笔人吴世昌。1949年大学法科毕业后分配到公安部的,参与起草了好几个条例,“一副学究相”。但是在“反右”运动中,吴世昌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病死在清河农场。
台湾“渔先生”钓具研发者吴世昌。出身制竿世家,其祖父早在台湾日据时代就开始制作钓竿,其父亲于1959年创办工厂,开始生产竹制钓竿,1970年率先生产玻纤竿,外销日本。
台湾省彰化县刀具设计者吴世昌。拥有刀具设计相关专利:加工刀具的专用延长杆结构改良 专利号200620138934;切削刀具后拉式抗震延长刀柄 专利号 200620004999
台湾“天造”商标注册人吴世昌
河北石家庄个体经营户吴世昌
浙江台州某轴承公司员工吴世昌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学生吴世昌
宿州市吴世昌
泉州市吴世昌(1991年9月出生)
晋江市吴世昌。经营保环利包装用品。
潍坊市昌乐县吴世昌
青岛市吴世昌
社交网站中同名同姓的吴世昌
版权所有 © 2010-2024 www.fj543.com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资料收集于互联网,如有异议请联系交流  Email: fj543@163.com   闽ICP备2023007846号-1